2017年河南教师招聘考试预测试卷参考答案3
2017-05-23 19:17 河南教师招聘考试网 来源:河南华图 作者:华图编辑
以下为《2017年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预测试卷(8套)》参考答案及解析,本套预测卷是由河南华图团:方艮、王存轩、赵绪松、高冉、邱楠楠、毛巧丽、郑巧玉、周莹等根据2017年河南省新命题趋势,用时两个月潜心教研而成,题目经典、代表性强,请各位考生用心思考、做好总结。后祝大家早日上岸!
2017年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
1.C【图图解析】略。
2.C【图图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孟禄认为模仿心理是教育的基础,他用心理起源说批判生物起源说,他认为在原始社会中尚未有独立的教育活动,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的“无意识的模仿”。模仿毫无疑问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人类的模仿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区别还在于它的意识性和目的性。教育也不单是模仿,因此单纯从模仿来说明人类的教育活动,仍然不能科学地说明教育的基本特点。
3.A【图图解析】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其中个体功能是本体功能,社会功能是派生功能。
4.B【图图解析】旧中国个颁布的学制是壬寅制,个颁布并实施的是癸卯制。
5.C【图图解析】赫尔巴特认为,学习和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统觉过程,是一个统觉团的形成过程。这一过程具体包括四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这四个阶段就是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的心理学基础。
6.C【图图解析】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活动。
7.C【图图解析】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思想,主张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
8.C【图图解析】略。
9.C【图图解析】“闻一知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属于学习的迁移现象。
10.B【图图解析】人生自由权是指未成年学生有支配自己人身自由和行为的自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非法拘禁、搜查和逮捕。如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
11.C【图图解析】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题目中运用的正是诊断性评价。
12.D【图图解析】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人的遗忘先快后慢、成负加速,因而复习要及时。
13.A【图图解析】负也称消极,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14.C【图图解析】先行组织者,指的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而呈现的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其实质在于把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的旧知识建立起适当的联系。题干为先行组织者含义的描述。
15.D【图图解析】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
16.B【图图解析】儿童认知发展的前运算阶段,其主要特征表现为:①早期的符号功能;②思维的不可逆性;③认为外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即所谓的泛灵论;④认为其他的所有人跟自己都有相同的感受,表现为不为他人着想,一切以自我为中心;⑤本阶段儿童在注意事物的某一方面时往往忽略其他的方面,即思维具有刻板性;⑥与思维的不可逆性和刻板性等特点相联系,儿童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
17.B【图图解析】认知策略的学习表现为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
18.C【图图解析】20 世纪 30 年代初,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首先将“近发展区”这一概念引入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提出“良好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论断。
19.A【图图解析】职业倦怠是个体在长期的职业压力下,缺乏应对资源和应对能力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一般认为, 职业倦怠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 是个体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 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20.B【图图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功能固着的概念。
二、多项选择题
1.BC【图图解析】略。
2.ABC【图图解析】我国学校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3.ABCD【图图解析】教学的一般任务包括:①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能力。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④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4.BC【图图解析】依据指导思想不同,各种教学方法可归并为两大类:注入式和启发式,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
5.ABCD【图图解析】略。
6.BD【图图解析】考察归因理论中对内部-不稳定-可控因素即努力的归因观
7.ABD【图图解析】外部条件包括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和同伴群体。道德认知和态度定势是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
8.ABCD【图图解析】略。
9.BCD【图图解析】略。
10.ACD【图图解析】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该系统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其中,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
三、判断题
1.×【图图解析】教育要尊重和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但是根据维果斯基的近发展区理论,教育应走在发展的前面,而不是被动迁就现有水平和固有特点。
2.×【图图解析】“课程评价之父”是美国课程评价专家“泰勒”,其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目标评价模式”。
3.×【图图解析】“水涨船高”“矮子里找高个”都属于相对评价。相对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评价。是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它依据学生个人的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中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成绩优劣,而不考虑他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4.×【图图解析】这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主动和愉快发展”的误解。学生真正的愉快来自于通过刻苦的努力而带来成功之后的快乐,学生真正的负担是不情愿的学习任务。素质教育要学生刻苦学习,因为只有刻苦学习,才能真正体会到努力与成功的关系,才能形成日后所需要的克服困难的勇气、信心和毅力。
5.×【图图解析】新课改主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和教师是否运用讲授法不相悖。
6.√【图图解析】奥苏贝尔从两个维度对学习做了区分: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7.×【图图解析】两个事情都想做属于双趋冲突;一个想做一个不想做属于趋避冲突;两个都不想做属于双避冲突。
8.×【图图解析】题中描述为胆汁质气质类型的特点,多血质特点是:感情丰富、外露但不稳定,思维敏捷但不求甚解,活泼好动、热情大方、善于交往但交情浅薄,行动敏捷、适应能力强;弱点是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见异思迁。
9.×【图图解析】上位学习:也称总括学习,是指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几个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性程度更高的命题,即原有的观念是从属观念,而新学习的观念是总括性观念。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较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
10.×【图图解析】智力在性别上即使存在差异也不明显,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在智力结构方面存在差异,在感知觉、思维方式、注意力、言语等方面都有各自的优势领域。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
①谈话前,教师要对谈话的内容做充分准备,并拟定谈话提纲;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形式要多样化。问题要明确、具体、难易适度,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程度和经验;②谈话时要善于启发诱导,教师的提问要面向全体,给学生思考的余地;③谈话结束后,应结合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小结,给出问题的正确答案,指出谈话过程中的优缺点。
2.【答案要点】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②课程结构的转变。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实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③课程内容的转变: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⑤评价和考试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⑥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3.【答案要点】
① 操作的定向阶段
② 操作的模仿阶段
③ 操作的整合阶段
④ 操作的熟练阶段
4.【答案要点】
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建构起来的。学习不是被动学习的过程,而是主动建构的过程。
①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动态性,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只是一种解释或假设;
②学习观: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的情境性;
③学生观: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④教学观: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包括:
(1)教师需具有学科专业素养:①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②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③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④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法和方法论。
(2)教师需具有教育专业素养:①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②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③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教师应具备的能力有:
(1)基础能力素养:智能素养(观察、思维、想象、记忆能力素养);言语能力素养(口头语言、体态语言能力素养)。
(2)职业能力素养:教学能力素养(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管理能力、课堂施教能力)、育人能力素养(心理沟通能力、行为辅导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素养。
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着手:
①师范教育
师范教育也叫职前教育,是对师范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信念和理论等进行的全面、系统的培训。师范教育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起点和基础。
②新教师入职培训
由有经验的教师对新入职的教师进行现场指导或培训,帮助新手教师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
③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等。
④自我教育
教师自我教育的方式包括经常性的自我反思、主动收集和学习教育改革相关信息、自学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教育教学中的现象与问题等。教师的自我教育是教师专业化的自我建构,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
2.【答案要点】
①有效的说服。用言语说服学生需要一些技巧。包括:有效地利用正反论据;发挥情感的作用,以理服人或者以情动人;考虑原有态度的特点;逐步提高要求。
②树立良好的榜样。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榜样的观察可以改变学生的行为。
③利用群体约定。教师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做出的集体约定来改变学生的态度。
④价值辨析。在价值辨析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鼓励他们努力去发现自身的价值,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
⑤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知、技能和策略的学习,而且对道德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六、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
(1)现代教学观强调,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材料中的教学事例表明教师遵循的是传统的教学观,在这种教学观的指导下,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这种教学方式违背了现代教学观,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创建和学生的健康发展。
(2)现代学生观强调,学生是独特完整的人,学习过程并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或技能训练,是学生整个内心世界的参与。材料中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的接受,而忽略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违背了现代学生观,
(3)现代创新观强调教师要破除权威和知识中心观念,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材料中的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给出的回答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发挥教师应有的教育机智去化解这些“怪”问题,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4)现代教师观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善于引导,教学的本质在于引导。材料中的教师面对学生的问题,没有进行合理的引导,而是以不耐烦的态度应对,不利于良好教育效果的取得。
(5)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材料中教师的做法体现了传统教学观,这种观点认为教学的过程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则是课程的接受者。
总之,材料中教师的做法是不妥的,新时代的教师学习新课改的理念,遵循现代教学观、学生观的内容,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答案要点】
根据成败归因理论,案例中的学生对学习的成败归因为自己运气不好,属于不稳定的、外部的、不可控因素;还归因为老师出题太难,属于稳定的、外部的、不可控因素。这种归因属于消极归因,长期消极归因不利于学生个性成长,可能会演变至“习得性无助”,渐渐产生厌学情绪,不愿意看书,也不爱上学。
根据学习动机理论,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不好是因为自己努力不够,和运气无关,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制定可行的目标;制定出具体的行动计划以帮助他们达到目标;教会学生何时完成他们的计划,并对学生的每一个学习行为给予及时的反馈,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编辑:华图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