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教师招聘考试预测试卷参考答案2
2017-05-23 19:05 河南教师招聘考试网 来源:河南华图 作者:华图编辑
以下为《2017年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预测试卷(8套)》参考答案及解析,本套预测卷是由河南华图团:方艮、王存轩、赵绪松、高冉、邱楠楠、毛巧丽、郑巧玉、周莹等根据2017年河南省新命题趋势,用时两个月潜心教研而成,题目经典、代表性强,请各位考生用心思考、做好总结。后祝大家早日上岸!
2017年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二)
一、单项选择题
1.B【图图解析】论教育对象,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即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反映了孔子教育平等的思想。
2.B【图图解析】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在一定社会,培养具有什么政治方向和思想观念的人,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思想政治方向和为谁服务的问题。
3.D【图图解析】这两句话表明了环境不能够决定人的发展,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
4.A【图图解析】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5.B【图图解析】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功能固着强调的是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物体的倾向性。
6.C【图图解析】条件性知识指教育学、心理学和教法等相关的教育心理方面的知识。
7.A【图图解析】知识中心课程论,又称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强调学科知识在课程发展中的优先性,认为学科知识有助于系统传承人类文化遗产,有助于学习者获得系统的文化知识、组织教学与评价,便于提高教学效率。
8.A【图图解析】题意描述即为直观性原则的含义。
9.C【图图解析】德育的个体性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德育的生存性功能、德育的发展性功能以及德育的享用性功能,这三个功能是由低级到依次发展的。高层次即德育的享用性功能,即德育可以使个体实现某种愿望、需要,从中体验到快乐、幸福、满足,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10.B【图图解析】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有三种: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民主型师生关系,来源于教师的民主意识、平等观念以及较高的业务素质和强大的人格力量,这是理想的师生关系类型。故答案选B。
11.B【图图解析】注意的分配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如学生在课堂上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左手画方,右手画圆”也是注意分配的表现。
12.B【图图解析】流体智力是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它较少依赖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流体智力的发展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一般人在20岁后,流体智力的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而晶体智力与教育、文化有关,决定于后天的学习,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13.C【图图解析】性格的结构特征包括:理智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和态度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指个体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和风格。
14.C【图图解析】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人格有三部分构成:本我、自我、超我。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从现实原则、超我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15.D【图图解析】作品分析法,又称产品分析法、活动产品分析法,指通过分析学生的活动产品,以了解学生的能力、倾向、技能、熟练程度、情感状态和知识范围。
16.C【图图解析】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修正自己的看法,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体现儿童思维发展的“去自我中心化”,这种能力至少要在具体运算以后才能发展起来。前运算期的儿童,思维仍具有自我中心性。
17.B【图图解析】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消退指有机体在做出某一行为反应后,不再有物伴随,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概率会降低。题干中“老师和同学没有给予其希望得到的,他的此类行为逐渐减少”,符合消退的含义。
18.D【图图解析】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选项AC属于认知策略,选项B是学习迁移现象。
19.A【图图解析】程序教学由斯金纳首创,他将要学习的大问题分解为一系列小问题,并将其按一定的程序编排和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学习并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后及时得到反馈信息。程序教学的五条基本原则:小步子、积极反应、及时(反馈)、自定步调、低错误率。程序教学是个别化教学的一种,故选择A。
20.C【图图解析】新手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课前计划、课堂教学过程与课后评价三个方面。在课后评价时,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关注的焦点不同。新手型教师的课后评价要比专家型教师更多地关注课堂中发生的细节,而专家型教师则多谈论学生对新教材的理解情况和课堂中值得注意的活动。故选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图图解析】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倡“教育即生活”、“教育既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和改造”;“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选项D“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的观点。
2.AB【图图解析】互补性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优势克服缺陷。选项C是不平衡性的要求,D反映的是教学与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故本题选AB。
3.CD【图图解析】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选项A和B属于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4.BCD【图图解析】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运用说服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①明确目的性;②富有知识性、趣味性;③注意时机和以诚待人。选项A是锻炼法的要求。
5.ABC【图图解析】在学校教育中,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①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③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6.ABC【图图解析】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作用包括:①描述: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②解释: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③预测: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④控制: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7.BC【图图解析】皮亚杰认为,所有生物包括人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个体对环境作出的适应性变化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一种内部结构的积极建构过程。它通过两种形式实现:同化和顺应。故本题选择BC。
8.BCD【图图解析】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9.AB【图图解析】小学初级阶段,在儿童早期,主导性动机是附属内驱力;到了初中后,自我提高内驱力开始增长;到了高中(青年期)后,自我提高内驱力和认知内驱力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所以本题选项为AB。
10.ACD【图图解析】问题解决指为了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而采取一系列具有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的过程。问题解决具有三特征: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
三、判断题
1.×【图图解析】教育的“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既具有生产力属性,又具有上层建筑的属性。
2.×【图图解析】这是对素质教育倡导的“学生的主动发展”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误解,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首先是学生知识的传播者、潜力的开发者、智慧的启迪者、人生的引路人,其次才是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3.√【图图解析】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4.×【图图解析】思想品德教育的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
5.×【图图解析】马卡连柯说:“要尽可能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体现的是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6.√【图图解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承担着生养和教育子女的基本社会职能。家庭对儿童青少年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
7.√【图图解析】略。
8.×【图图解析】中学生的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9.×【图图解析】学生心境管理属于学习策略里的资源管理策略。
10.√【图图解析】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关注生存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因而可能会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想方设法控制学生,而不是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进步。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
①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②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惟能力
③ 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 发扬教学民主
2.【答案要点】
①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② 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
③ 建立严明的班级纪律
④ 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⑤ 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共同的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和首要条件
3.【答案要点】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他提出了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开始萌芽,并获得“客体性”的概念。
(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征表现为:①早期的符号功能。②思维的不可逆性。③认为外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即所谓的泛灵论。④认为其他人跟自己都有相同的感受,不为他人着想,一切以自我为中心。⑤思维具有刻板性。
(3)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这一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特征有:①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②获得了守恒概念。③儿童逐渐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去自我中心得到发展。
(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上):这一阶段儿童思维的大特点是已经摆脱了具体可感知事物对思维的束缚(抽象逻辑思维),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这个时期儿童能够根据假设进行推理,乡音演绎得到的推论,使认识指向未来。
4.【答案要点】①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有关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生的注意。一方面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的无意注意因素,如保持学校安静。另一方面则充分利用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的因素,如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等,使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符合学生的需要,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②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一方面要经常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目的越明确,注意就越容易集中。另一方面要合理组织教学活动,采取具体措施促进学生保持有意注意。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间接性趣和坚强的意志品质。③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五、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答案要点】
(1)现存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① 评价功能单一,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忽视了学生的发展
② 评价内容单一,过分强调学科知识、课本知识,而忽视了对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
③ 评价标准单一,只注重成绩,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④ 评价方法单一,只注重定量评价,注重定性评价;注重相对评价,忽视其他评价
⑤ 评价主体单一,学生处于被评价地位
⑥ 评价重心,评价结果单一,导致产生了大量的失败者
(2)发展和教学策略:树立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理念:
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评价主体和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强调参与与互动;更注重评价过程,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2.【答案要点】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由至少其中心智能力所组合成,分别是:语言、数学、空间、运动、音乐、人际与自知智力等。该理论对智力观念提出了新的诠释,为我国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与支持,是新课改的理论基础。运用这一理论,分析我国的教育教学问题,应树立以下教育理念:
①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加德纳认为,每个学生的智力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智力强项和学习风格。因此,我们应对所有的学生都抱有热切的成长希望,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使教学真正成为愉快教学、成功教学,而不是把学生区分为三六九等。
②科学的智力观。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偏重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智力和逻辑—数学智力,而忽视了对学生其他智力的开发和培养。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我们必须认识到学生智力的多样性、广泛性和差异性,把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③因材施教的教学观。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都是多元的,其作用方式也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智力特点进行教学,要善于针对不同智力特点的学生,尤其是要根据学生智力结构中的优势智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好的发展。
④多样化人才观和成才观。传统的观点认为,只有读了大学的人才是人才,也只有通过上大学这条路才有可能成才。而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优势,只要这一优势智力得到了合理的发展,都有可能成为人才,成才的道路也应该是多样化的。
六、案例分析题
1.【答案要点】
有效地进行德育,不仅要掌握德育工作的特点,客观上也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来解决和处理好各种各样的关系和矛盾;掌握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卓有成效进行德育所必需的。案例中该数学教师的做法是错误的,违背了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主要体现在:
①案例中的数学教师,没有去了解真实的情况,而是根据自己的臆测,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用极端的手段打击三毛,没有做到尊重和信任学生,违背了德育工作中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②案例中的数学教师在发现问题后,没有摆事实、讲道理,以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错误,而是
首先采用极端手段惩罚学生,导致学生从此离开学校,将自己封闭在家里。没有做到正面教育,违背了德育工作中的疏导原则。
③案例中的老师在发现三毛的问题后,没有去深入了解其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未做到因材施教。
如果我是三毛的老师,在德育工作中,我会一分为二的来看待学生,看到缺点的同时也要看到闪光点,利用优点来弥补不足。在处理学生德育问题时,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同时,在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上严格要求学生,坚持正面教育,争取德育工作发挥到大效果。
2.【答案要点】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
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
(编辑:华图编辑)